Hong Kong Cellist Society 香港大提琴家協會

繁體中文English (United Kingdom)

你不能不學的大提琴曲目:黛 敏郎的《文樂》(Bunraku)

 

你不能不學的大提琴曲目:黛 敏郎的《文樂》(Bunraku)

拜仁.布姆博

 

 

如果你有留意上一篇有關作曲家陳怡《思念》的文章,應該會記得我曾提及曲中有模擬二胡的聲音。而在去年初我也寫過一篇關於美藉韓裔作曲家Serra Hwang的《Beckoning她的大提琴旋律裡亦有模仿傳統韓國歌謠的片段。這種跨文化的創作其實並非獨特或罕有,只是寫得好的作品裡面不常見到有這些元素,而《文樂》正是其中的鳳毛麟角。

 

 

黛 敏郎受東西文化薰陶,他的創作揉合了西方藝術音樂和日本傳統音樂,以其豐富的創意妙思來結合兩種音樂模式,寫成了《文樂》一曲。「文樂」所指的是日本傳統木偶戲,配樂的特色在於只有一把三味線和一位演唱者,而在黛氏的大提琴獨奏作品中,亦完美保留了這個演出風格。

 

如果你有機會欣賞三味線演奏的話,你就會知道三味線是以撥弦奏樂,音色與班卓琴(Banjo)的相近。創作傳統三味線音樂的作曲家會大量使用八度和半音音程,這種旋律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西方的Phyrgian及 Locrian 音階調式。在文樂劇場的演奏中,除了比較有格式的樂曲部分,亦包括一大段即興的演奏。起首旋律一響,正是為文樂演出揭幕。

 

緊接起首旋律的是一段用琴弓撥弦來演奏的宣叙調,以手撥弦線為襯,徐徐介紹演唱者出場。傳統三味線音樂用的是指法譜,是結他、貝斯和班卓琴常用的記譜方式。指法譜的優點在於能夠清晰標示手指在指板的位置。對於上述三種常改變調音來演奏的樂器,指法譜十分方便演奏之用,因為若以傳統五線譜記錄的話,由於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頻繁改動,使讀譜及演奏變得困難。不過,指法譜亦有其缺點,就是不方便註明節奏,所以演奏者能夠較自由地演繹節奏。

 

請看看以下的樂譜節錄,在你看第一眼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難把握它的節奏。其實,作曲家只是利用西方傳統的記譜方式,註明了一個節奏的範例,最終要演奏者自己決定如何演繹,所以,我們不必太過拘泥於譜上標示的節拍,可以比較隨心地演奏。

 

 

 

話說回來,演奏者必須分辨清楚樂曲中需要跟從譜上節奏的部分和可以比較自由地拉奏的部分。只要稍加提點及經驗,你就可以很快作出判斷,好像以下這一段:

 

 

此段的音符全部以八分音待標示,我們就可以解讀為音樂需要一個恆常的節拍,以模仿撥奏三味線的效果。

 

《文樂》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兩種演奏方式之間交替轉換,營造了即興的感覺。在最後兩頁樂譜中,大提琴較高音域的聲音引來全曲的高潮。雖然演奏音階格式的樂句看來有點難度,但由於樂句反覆出現,大大減輕了演奏的壓力。

 

 

總括來說,擁有高級演奏能力的同學完全可以駕馭《文樂》此曲。曲中的和弦都是易於分辨的音距,在作曲家妙筆編排下亦有耳目一新之感。如果你有興趣探索日本音樂及完美揉合東西方傳統特色的音樂,《文樂》絕對是一個好開始。

 

 

 

 

 

 

Dedicated Cloud Hosting for your business with Joomla ready to go. Launch your online home with CloudAccess.net.